白潭镇属中州名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位于扶沟、鄢陵、尉氏、通许四县交汇处,省道周(口)郑(州)公路(豫1607线)、竖(岗)扶(沟)地方铁路贯穿南北,距311国道10公里,107国道50公里,新郑机场60公里,古城开封7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镇政府所在地在县城西北25公里,素有周口市的北大门之称。全镇辖32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面积80.9平方公里,现有 5.1万口人, 8.4万亩耕地。
白潭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久负盛名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高集龙山和仁和寨两处古代文化遗址,以及唐代白马寺大殿、明代的王村大殿两处古建筑,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白潭镇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
全民招商创业,壮大工业项目。白潭镇党委、政府搭载县工业园区载体,充分依托食品、机械、纺织三大产业优势,开展全民大招商和创业活动,驻县工业园区的宝昌鞋业、神雨植保等工业项目顶天立地,镇域新丰源输变电公司、金城门业、金磊面业等民营企业遍地开花,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有效带动了门窗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物流、运输业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全镇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78.5毫米,土壤肥沃,适宜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白潭镇党委、政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集聚集约生产进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棚菜生产。高效农业方面,建立了以草莓、石榴为主的河嘴、翟岗千亩小杂果示范园区;以无籽西瓜为主的前张、王村、吴岗万亩多熟套种示范园区;以三樱椒、辣椒种植为主的后营村万亩双层拱棚、卖套椒生产示范园区;以彩椒、黄瓜等种植为主的陈家第五代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和河嘴、翟岗、天边巨型棚蔬菜生产示范园区。畜牧养殖业,形成了以尹郭村为主的规模养牛、养鸭业,年存栏达10余万(头)只;以白潭等村为主的养猪业,年存栏达20万头。2007—2009年白潭镇连续三年被评为“扶沟县蔬菜工作先进乡镇”;2005年10月和2008年10月,被河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乡镇”。
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功能日臻完善。依托白潭、小岗杨两个集贸村优势,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城镇布局日趋合理,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街心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镇区180余盏路灯,成为装饰城镇夜景的民心灯、平安灯;安全饮水工程,已经惠及4000户镇村群众。文化大院成为群众的科普推广超市,广播电视、程控电话、手机普及千家万户。镇村主干街道全部硬化,活学活用“4+2”工作法,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群众自筹资金硬化了大小街道,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城镇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2月份,被周口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和“治安模范乡镇”;2005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平安建设、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政府的主要职能
1、落实政策:
宣传、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培育村民委员会自治能力。
2、促进发展: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营造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市场监督,培育、提升市场功能,搞活市场流通,推广农业技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3、维护稳定: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加强民事纠纷调解,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加强管理: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5、提供服务: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提供政策、科技、市场信息和社会救济、救助服务,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